基于Go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

发布时间:

冒泡排序是交换排序中最简单的一种算法。 算法思路:

  • 遍历数组,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,以升序为例,如果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,则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交换
  • 第一轮遍历结束之后,最大的元素会处于所遍历范围的最后一个位置,然后继续下一轮遍历
  • 每轮都会固定一个元素,直到所有元素都被固定,因此会执行 n - 1轮,n 为元素的个数,也就是数组(切片)的长度。为什么会是 n - 1 而不是 n,因为到了第 n 轮,只剩下最后一个元素没有被固定,没有元素可以和它进行比较了,因此第 n 轮可以忽略。

图片演示

基于Go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

第一轮遍历 [4, 2, 1, 3]

  • i = 0 时,比较第 i 个元素 4 与第 i + 1 个元素 2 的大小,因为 nums[i] > num[i+1],也就是 4 > 2,因此交换它们的位置。
  • i = 1 时,4 > 1,互换位置。
  • i = 2 时,4 > 3,互换位置。最大值 4 被交换到最后一个位置,此时所有元素都参与比较过了,结束第一轮遍历,执行下一轮遍历。

第二轮遍历 [2, 1, 3, 4]

  • i = 0 时,2 > 1,互换位置。
  • i = 1 时,2 < 3,不做交换。次大值 3 被交换到 4 的左边,此时所有元素都参与比较过了,结束第二轮遍历,执行下一轮遍历。

第三轮遍历 [1, 2, 3, 4]

  • i = 0 时,1 < 2,不做交换。此时所有元素都参与比较过了,结束第三轮遍历,
  • 执行了 n - 1 轮遍历,n 为数组的长度,n - 1个元素被交换到正确的位置,第 n 轮遍历时,只剩最后一个元素,因此不用继续进行。

普通的冒泡排序算法

import "fmt"

func main() {
nums := [4]int{4, 2, 1, 3}
fmt.Println("原数组:", nums)
fmt.Println(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)
NormalBubbleSort(nums)
}

func NormalBubbleSort(nums [4]int) {
for i := 0; i < len(nums)-1; i++ {
for j := 0; j < len(nums)-i-1; j++ {
if nums[j] > nums[j+1] {
nums[j], nums[j+1] = nums[j+1], nums[j]
}
}
fmt.Printf("第 %d 轮遍历后的数组:%v\n", i+1, nums)
}
fmt.Println(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)
fmt.Println("排序后的数组:", nums)
}

执行结果:

原数组: [4 2 1 3]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第 1 轮遍历后的数组:[2 1 3 4]第 2 轮遍历后的数组:[1 2 3 4]第 3 轮遍历后的数组:[1 2 3 4]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排序后的数组: [1 2 3 4]

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是第二层循环的条件 j < len(nums)-i-1,为什么会减去 i,因为每轮遍历结束之后,都会有一个元素被固定到后面,因此再进行下一轮的时候,那个元素无须再进行比较。

算法遍历次数为 n -1,每次遍历时元素比较的次数依次为 n - 1、n - 2、n - 3、···、3、2、1,将所有次数求和 = 1 + 2 + 3 + ··· + n - 2 + n - 1= n - 1 * (n - 1 + 1) / 2 = (n² - 1) / 2,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(n²)。

优化算法

上述例子中,对数组 [4,2,1,3] 进行排序,我们来看看对数组 [4,2,1,3,5] 进行排序,打印数组排序的变化过程中:

原数组: [4 2 1 3 5]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第 1 轮遍历后的数组:[2 1 3 4 5]第 2 轮遍历后的数组:[1 2 3 4 5]第 3 轮遍历后的数组:[1 2 3 4 5]第 4 轮遍历后的数组:[1 2 3 4 5]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排序后的数组: [1 2 3 4 5]

不难看出,第三轮与第四轮遍历过程中,都没有进行元素交换位置的操作,对此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,如果在一轮遍历中,没有进行元素交换位置的操作,那么此时数组的里所有元素都处于正确位置。 根据这个结论,我们可以对算法进行优化:

import "fmt"

func main() {
nums := [5]int{4, 2, 1, 3, 5}
fmt.Println("原数组:", nums)
fmt.Println(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)
BestBubbleSort(nums)
}

func BestBubbleSort(nums [5]int) {
isSwapped := true
for isSwapped {
isSwapped = false
for i := 0; i < len(nums)-1; i++ {
if nums[i] > nums[i+1] {
nums[i], nums[i+1] = nums[i+1], nums[i]
isSwapped = true
}
}
fmt.Println("遍历后的数组:", nums)
}
fmt.Println(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)
fmt.Println("排序后的数组:", nums)
}

执行结果:

原数组: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遍历后的数组: [2 1 3 4 5]遍历后的数组: [1 2 3 4 5]遍历后的数组: [1 2 3 4 5]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排序后的数组: [1 2 3 4 5]

  • 定义交换的标记变量 isSwapper,作为第一层循环的条件,每轮遍历开始之后,将标记变量 isSwapper 赋值为 false,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生元素交换,则将标记变量 isSwapper 赋值为 true。直到 isSwapperfalse 时,数组的里所有元素都处于正确的位置,此时可以结束遍历了。
  • 根据执行结果可知,相比普通的算法,优化后的算法少了一轮遍历,这只是在数组元素少的情况下,如果在数组元素多的情况下,对比结果会更明显。
  • 如果数组为 [5,1,2,3,4],那么算法只会遍历一轮,就能得到正确的排序结果。因此优化后的算法,最好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 O(N),最坏的情况下仍为 O(N²)。

小结

本文首先对冒泡排序进行简单的介绍,然后通过图片演示冒泡排序的思路。普通冒泡排序算法一共要遍历 n - 1 轮,由测试用例 [4 2 1 3 5] 的结果可以推断出 如果在一轮遍历中,没有进行元素交换位置的操作,那么此时数组的里所有元素都处于正确位置。 根据这个结论,对算法进行优化,优化后的算法,最好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 O(N)。